贊歌響徹金土地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縣市成就篇·巴楚縣
史性巨百年滄海桑田,百年風云激蕩。巴楚縣作為喀什地區農業大縣,從當初的“試驗田”到如今的糧、棉、菜、畜多種并存齊頭并進的優良發展結構,巴楚縣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巴楚經濟社會發展步入快車道,城鄉面貌發生了歷變。2020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75.11億元,較“十二五”初的2011年增長138.7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08億元,較2011年增長61.2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8億元,較2011年增長359.1%;各類市場主體達1.94萬戶。城鎮化率達20.96%。


該縣某紡織企業公司員工夏依達·努熱艾合買提以前是一名普通農村婦女,2015年高中畢業,未能考上大學,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的她遇見了駐村工作隊,有幸成為一名紡織員工,憑借自己的努力,不到兩年時間便成為紡織車間技術骨干。從棉花大田走到車間,像夏依達一樣的眾多農村婦女借助產業改變了各自的命運。這樣的事例只是巴楚縣發展產業促就業的一個縮影。
產業興、就業穩,從建國初期的“一無所有”到“百業俱興”,巴楚縣踏出了一條全鏈條發展的產業之路。首當其沖的紡織服裝全產業鏈可謂是巴楚產業的領跑者,更是做大“產業蛋糕”的實踐者。遍布城鄉的籽棉收購加工企業、紡紗企業、織布企業等雨后春筍般崛起。目前,全縣已初步形成棉花種植、紡紗織布、紡織服裝加工到交易儲運的一、二、三產全產業鏈,4萬余人借助這一產業端穩了就業飯碗。

和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阿納庫勒鄉果勒買里村村民克熱木·卡迪爾,2019年他突然決定發展養殖業,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他開始建棚圈、買牛羊,科學規劃種植飼草料,不到兩年時間,他在養殖業方面嘗到了甜頭。
克熱木·卡迪爾的變化得益于巴楚縣近年來風生水起的畜牧業,這一產業不僅豐富了全縣人民的“菜籃子”,而且賺得盆滿缽溢。安欣牧業、國合鴿業、天潤乳業、南達乳業、刀郎陽光等龍頭企業在巴楚大地唱響畜牧發展的交響曲。目前,已形成南部有巴爾楚克羊,中部有西門塔爾牛,北部有家禽的產業布局,實現從飼草料種植加工、良種繁育、規?;B殖、屠宰加工到市場交易的聚集發力。以此同時,同紡織加工、畜牧生產相得益彰的全域旅游不但發揮了“金三角”作用,而且持續為全鏈條產業注入源頭活水。
“前段時間,我的血壓、血糖不穩定,情緒煩躁?,F在,按照村醫的叮囑,按時服用藥物,積極調整心態,病情不但大有好轉,而且整個人的精氣神也上來了,這都是多虧了村醫的幫助。”6月3日,阿納庫勒鄉阿恰勒村村民依巴代提·玉散逢人便說村醫的好。以前鄉村的百姓看病只能求助于赤腳醫生,遇到大病才跑縣城很是麻煩,如今,這樣的麻煩在家門口得到了有效解決。免費體檢、先診療后付費、簽約村醫等等,一攬子惠民政策護佑著百姓的健康。重大疾病、慢病簽約服務實現全覆蓋,醫療健康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就診轉院率下降52.4%。

百姓醫療紅利的釋放是巴楚縣推進民生工程的最好佐證。黨的十八大以來,該縣著力推進以就業、教育、醫療、社保、安居等為重點的民生工程建設,用于民生項目支出達53.6億元,占總投入的82.5%。
民生的改善還體現在基礎設施方面。城鄉安全飲水、農村安全飲水老舊管網更換,老城區改造等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順利完成。建設安居房44626套,改廚改廁1.99萬戶,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247.47公里,完成煤改電1.8萬戶。實現動力電通達率100%,城鄉公路通達率100%,光纖和4G城鄉全覆蓋。過去想辦沒辦成的事一個個變成了現實。
“我有今天穩定的工作,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得益于村‘兩委’給我提供的成長平臺。”6月4日,阿納庫勒鄉阿恰勒村衛生室醫生米熱古麗·蘇力坦一邊向患者輸液,一邊向記者講述她的成長經歷。米熱古麗·蘇力坦從喀什衛校畢業后,順利通過校園招聘進入村衛生室工作,離家近、收入穩定,實現了家和工作兼顧,這是她受益教育發展的最好體現。“十三五”以來,該縣新建、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92所,實現學前三年適齡幼兒“應入盡入”、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入學率和高中階段毛入學率100%,高考上線率提前三年完成既定目標。

“以前,我們住的是土塊房子,遇上下雨,淅淅瀝瀝雨水流一地。如今,搬進了寬敞明亮的安居房,收入也提高了,一家人生活得很盈實。”7月4日,阿瓦提鎮博孜村村民阿瓦提古麗·薩比爾說起現在的生活高興得合不攏嘴。黨的惠民春風吹進山鄉,苦日子一去不復返。作為“三區三州”深度貧困縣的巴楚在脫貧攻堅決戰中向黨中央和全縣人民交出了滿意答卷。
該縣全面貫徹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嚴格落實黨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和自治區黨委“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切實補齊產業、就業、社會扶貧“三大短板”,如期實現貧困縣摘帽。

繽紛夏日,漫步在阿納庫勒鄉的柏油路上,綠樹掩映、涼風習習,花香沁人心脾,大地一派生機。不管走進任意家庭,只見安居房干凈整潔、庭院綠植點綴、果蔬長勢喜人。該縣深入實施“綠城、美城、亮城、凈城”工程和風貌改造外,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重點抓好院內院外“六件事”和村莊清潔行動“三清一改”,同步推進路邊、渠邊和房前屋后“四旁”植樹增綠,扎實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鄉居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全縣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22.1%,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0.3平方米。
回望巴楚縣動人心魄的發展,援疆力量不可小覷,僅在近5年來累計實施援疆項目118個,到位援疆資金23.02億元,一批惠及群眾的民生工程順利實施。先后選派三批87名干部人才、柔性引進80余名專家人才到巴楚工作,援疆干部人才傾情奉獻,極大改變了巴楚的發展面貌,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發力,靶向用力,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百年風華正茂,百年揚帆起航。在新的歷史起點,巴楚縣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矢志不移的信念、百折不撓的決心、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力量,奮力譜寫巴楚經濟社會發展新篇章。
[責任編輯:帕提姑麗·牙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