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發展產業促增收 鄉村振興奔小康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縣市成就篇·英吉沙縣
英吉沙縣地處塔里木盆地西緣,昆侖山北麓,是古絲綢之路的驛站,是著名的“中國小刀之鄉”“中國色買提杏之鄉”“中國達瓦孜之鄉”,也是創多項吉尼斯世界紀錄的高空王子阿地力的故鄉。
近年來,英吉沙縣突出農民增收這個核心,圍繞旅游、高標準林果、全產業鏈蔬菜等特色產業經濟,立足高質量發展,堅持一產上水平、二產抓重點、三產大發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多途徑帶動村民就近就地就業,實現持續穩定增收,全力推動美麗鄉村振興發展。2020年,全縣生產總值達47.1億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234元、9798元,各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英吉沙縣集中連片的溫室大棚。
文化+旅游 讓村民吃上旅游飯
英吉沙縣芒辛鎮恰克日庫依村是遠近聞名的“土陶村”。盛夏時節,走進村落,一幢幢造型新穎的安居房整齊有序,每棟房子的外墻上爬滿了青藤,古樸厚重中彰顯著藝術的生命力。
“土陶村”有著悠久的土陶燒制歷史,村民阿卜杜熱合曼·麥麥提明是赫赫有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傳承人。
別看阿卜杜熱合曼·麥麥提明的“名頭”雖響,但也經歷過空有好手藝賺不上錢的尷尬期,是鄉村旅游的春風使他的手藝迎來了廣闊的舞臺。在喀什地委組織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鼓勵和幫扶下,阿卜杜熱合曼·麥麥提明靠著一手燒制土陶的絕活,讓他們一家于2018年順利脫貧。
傳統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
地委組織部“訪惠聚”駐村工作隊開設了土陶制作培訓班,請阿卜杜熱合曼·麥麥提明擔任培訓教師,教授村民土陶制作技藝,鼓勵村民發展制陶業。如今,20名村民已經能獨立完成土陶制作。“土陶村”還以“土陶人”為品牌,陸續建起了打馕合作社、榨油合作社、小刀合作社、石磨面合作社、糕點合作社等合作社,提供就業崗位253個。同時,成立了“土陶人”實業有限公司,統一經營管理、開拓市場。該公司引進了先進的電窯爐、拉坯機等生產設備,大幅提升土陶產品的產量,繼續做優“土陶人”品牌,振興鄉村經濟。
比土陶名氣大的非遺產品還有“中國小刀之鄉”精美絕倫的英吉沙小刀。芒辛鎮喀拉巴什蘭干村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英吉沙小刀的發源地,被稱為“小刀村”。英吉沙縣為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對”小刀村”進行了提升改造。路況變好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農家樂接待能力提升了,來村里旅游的人越來越多,英吉沙小刀的銷量也越來越好。“村里已經形成小刀產業,八成以上的村民從事小刀的制作加工,靠手藝賺錢。”第三代英吉沙小刀傳人托合孫江·巴拉提對記者說。
英吉沙縣結合地緣和資源優勢,著重下好“鄉村旅游棋”,依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重點建設非遺文化旅游村,打造精品旅游景點,通過“文化+旅游”模式,把縣域內的小刀、土陶、木雕等非遺產品與旅游相結合,讓每一抹特色都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亮點和動力,讓更多身懷傳統技藝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飯”,既促進了產業發展,又帶動了群眾增收致富。僅今年上半年,英吉沙縣旅游人次就達到了20.56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了2038.86萬元。
電商 讓英吉沙杏走向全國
英吉沙縣的色買提杏色澤亮麗、果面光滑、肉質細膩、風味獨特,是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有“冰山玉珠”之美稱,被譽為“中國第一杏”。
載歌載舞慶祝英吉沙縣杏花節開幕。
每年早春,英吉沙縣舉辦的杏花節,已是縣域旅游的金字招牌,吸引大批疆內外游客前來賞花踏青,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該縣家家有杏樹,村村有杏林。2021年,全縣有英吉沙杏17萬畝,杏總產量3.98萬噸,杏產業人均收入較2020年增收300至400元。
網紅直播英吉沙杏。
“現在的英吉沙杏大部分都是統一打包線上銷售到全國各地,今年,僅依格孜也爾鄉的英吉沙杏產量就達400噸,發往西安等地的鮮杏訂單充足,最后一批鮮杏也被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全部收購。”依格孜也爾鄉黨委書記穆振超說。
近年來,英吉沙縣圍繞豐富的旅游資源和特色產業,與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合作,以“文化+旅游+電商”助力農民增收致富和鄉村振興。“我們通過‘絲路寶典’‘西域果園’‘鮮果配送’品牌,在線上直播宣傳英吉沙縣的文化和英吉沙杏,將英吉沙杏和文旅融合品牌亮給世人,吸引更多人到英吉沙縣觀光游玩。”新疆果業大唐絲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營銷銷售總監楊建龍說。
英吉沙杏發往山東。
“今年,僅我們村通過電商銷售到一線城市的鮮杏就達40噸,顧客反響好,我們村的鮮杏訂單非常穩固。”自治區黨委辦公廳駐英吉沙縣烏恰鎮其格勒克艾日克村第一書記竇新強說。其格勒克艾日克村杏農麥麥提艾力·麥米提敏就是訂單生意的直接受益人。他家有7畝杏園,過去杏子成熟后,總是為杏子的銷售著急上火,隨著電商的宣傳和工作隊的用心發力,這兩年他家的杏子真正實現了有產量、有銷路、有收入。“我挑選出來的鮮杏一公斤能賣到十幾元,一般的杏子一公斤也不低于5元,有一次兩天就賣了8000多元,真是太開心了。”麥麥提艾力·麥米提敏說這番話時笑得合不攏嘴。
英吉沙縣圍繞做大做強英吉沙杏這個品牌,通過實施林果業提質增效項目,建立了英吉沙杏標準化生產體系,扶持了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龍頭企業,延長英吉沙杏產業鏈,豐富英吉沙杏產品品種,實現產品增值。隨著直播帶貨、電商助農等“線上線下”多渠道發力,英吉沙杏已走出新疆,走向全國,徹底打開了內地省市市場,“小杏子”已成為英吉沙縣富民強縣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瓜菜產業 讓更多的農民富起來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英吉沙縣大力進行種植業結構調整,發展果蔬產業,全縣蔬菜形成了1500座溫室大棚、5萬座拱棚的發展規模,通過實施集中連片規?;?、企業+合作社運營管理模式,年蔬菜產量可達到20萬噸。今年,托普魯克鄉烏堂村的標準化拱棚種植基地,40座拱棚西紅柿、285座拱棚豇豆、420畝辣椒陸續成熟,吸引了不少蔬菜批發商前來收購,每個棚平均有3000元的收入。
村民在拱棚采摘西紅柿。
芒辛鎮托萬艾日克村的標準化拱棚種植基地,目前,第一期1404座拱棚已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第二期工程正在建設中,全部建成后,芒辛鎮標準化拱棚數量可達2000座。該鎮還發展訂單甜瓜600座,每棚瓜的產量1000公斤左右,按照今年的市場價格計算,每棚平均有5000元的收入。
“我們決心走以基地帶動產業,以產業帶動就業的道路,持續穩定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英吉沙縣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張瑞華說。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站在新征程上,面對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英吉沙縣將持續促進農業產業提檔升級,推進林果業持續提質增效,助推鄉村發展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方向闊步前進,奮力譜寫英吉沙縣更加壯美華麗的發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