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昂首闊步砥礪前行 新時代譜寫新篇章
——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縣市成就篇·莎車縣
日夜奔流不息的葉爾羌河是歲月堅定的守望者,它見證了莎車縣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100年來的發展速度,見證了莎車縣委、縣人民政府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苦干實干加油干,譜寫出的一幅幅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美麗畫卷。
莎車縣易地搬遷安置點。
凝心聚力脫貧 接續鄉村振興
一排排新居錯落有致,一條條道路平坦寬闊,一家家鄉村生產車間拓寬就業門路,一張張笑臉隨處可見……走進莎車縣各鄉村居住點,處處呈現和諧氣象,莎車各族群眾正開啟美好新生活。
黨員阿依夏木古力·圖拉蒲幫助村民采摘萬壽菊。(資料圖片)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縣干部群眾發自內心的期盼,也是莎車縣各級黨組織必須扛起的政治責任。正是憑借著真抓實干,肩負著歷史使命的莎車干部群眾,在全國的脫貧攻堅中闖出路子,作出樣子,莎車縣委被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
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以來,莎車縣為認真履行主體責任,緊盯“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全面落實中央“六個精準、五個一批”基本方略,按照自治區黨委“七個一批、三個加大力度”總體安排,認真組織實施喀什地委“十二大工程”,集中精銳力量奔赴脫貧攻堅主戰場,以打贏脫貧攻堅戰為目標,統籌一切資源、窮盡一切辦法,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貧中之貧、堅中之堅,培育了“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扶貧體系,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人人就業。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莎車縣統籌各類資金,實施扶貧項目1204個,戶戶有了安居房,建成了一大批鄉村基礎設施,村村達到了“五通七有”;完成了三個山區鄉1915戶9923人易地搬遷任務,一個現代化新農村小城鎮已經建成,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2019年被國家發改委評為“‘十三五’易地搬遷成效明顯縣”。
莎車縣鄉村振興局局長吳剛告訴記者,經過全縣上下共同努力,2020年現行標準下56968戶235752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41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縣摘帽。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大家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汗往一處流,一定要想方設法盡快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莎車縣各族干部群眾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落實“四個不摘”“八個不變”,接續推進鞏固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堅持苦干實干,書寫著新時代答卷。
持續惠民政策 交上民生答卷
“在去年的體檢中我被診斷出得了心臟病,因為及時發現,按時做了治療,村里的村醫還幫助我辦理了慢性病卡,享受了黨的好政策,就在前幾天,家庭簽約醫生還上門診斷服務,讓我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莎車縣恰爾巴格鄉庫特其村村民吾熱尼沙·阿布都拉享受到的惠民政策,只是莎車縣大力實施民生工程的一個縮影。
蔬菜分揀車間內,工人對胡蘿卜進行清洗和深加工。
近年來,莎車縣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縣鄉村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注重培養全科醫生,所有村配備了2名以上村醫,不斷加強縣域醫療體制改革,深化醫療衛生援疆,推行遠程診療、分級診療、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每年開展全民免費健康體檢,實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服務,實施了“三降一提高”項目,醫療服務水平明顯提升,社會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應保盡保。同時,全面落實十五年免費教育、貧困家庭大學生資助、“雨露計劃”等政策,確保每個孩子都有學上、上得起學。
同時,莎車不斷完善城鄉服務功能,建成城鎮保障性住房8065套、改造棚戶區4.82萬戶、老舊小區56個6595戶,建成安居房155714套,村組道路4543公里、鋪設供水管道3051公里,改造農村電網4361公里,推動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縣域經濟增長 產業結構優化
初秋,走在莎車廣袤的田野上,巴旦姆、萬壽菊與農戶們忙碌的身影交相輝映。如今,巴旦姆、萬壽菊已成為全縣生態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和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目前,莎車縣種植巴旦姆面積93萬余畝、種植萬壽菊面積13萬畝,晨光生物科技、小蜂農業等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異軍突起。
走進莎車老城的喀贊其街,耳邊就傳來了“叮叮當當”的敲擊聲。街邊的鐵鍋店、銅鍋店里的匠人正忙活著。
易地搬遷的農民在肉牛養殖廠工作,為牛投放飼料。
喀贊其街入口處,有一家占地700多平方米、名為“喀德爾哈孜烤包子特色美食”的餐廳。餐廳的主人,32歲的阿布都卡哈爾·艾尼瓦爾是喀贊其街上最有名的烤包子店第四代傳人。
“烤包子的味道是祖爺爺傳下來的。”自小在莎車老城長大,大學畢業后子承父業的阿布都卡哈爾說,“我想把祖輩的手藝發揚光大。”
“過去因為營業面積太小,想擴大生意都沒有辦法。”阿布都卡哈爾說,隨著老城改造,他將店面翻新,破舊的土磚房變成了精致的樓房。
“現在好了,環境美了,生意更紅火了。”阿布都卡哈爾言語間透露著自豪,“營業面積擴大了一倍多,客流量翻了三四倍,日均營業收入由原來的七八千元增至三四萬元。”
立足本地旅游資源,打造旅游長街,以旅游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擘畫舊街換新貌,人民生活蒸蒸日上。作為土生土長的老街居民,阿布都卡哈爾·艾尼瓦爾親眼見證了這條街上發生的點點滴滴。
近年來,莎車縣委和縣政府大力發展“老城古街改造+旅游文化”新業態,莎車老城已培育業態28種,發展個體工商業者2.1萬家,就業崗位5.1萬個。同時,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培育工業發展新動能,采取一企一策、點對點精準發力,培育形成了“農副產品加工、林果、畜牧、馕、電力、紡織服裝、電子組裝、新型建材、建筑勞務、旅游”十大產業。
漫步莎車縣各產業園,生產車間規劃有序,便民服務中心、公寓樓、醫療室、幼兒園等基礎設施應有盡有,園區承載能力和產業聚集力顯著加強;莎車機場建成通航,喀葉高速、機場高速、環城高速、217國道和霍什拉甫大橋建成通車,阿爾塔什現代水利樞紐工程建成下閘蓄水、并網發電,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推進綠色發展 做好生態文章
走進位于莎車機場北側的莎車戈壁產業園,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溫室大棚在陽光照射下分外耀眼。溫室大棚內長勢喜人的西紅柿、辣椒,與棚外戈壁的沙石形成強烈的反差。戈壁產業不僅不占用已有耕地,還能實現戈壁變綠洲的夢想。
“每天下午6時起,一輛輛貨車將裝箱的西紅柿運往周邊城市的批發市場。”莎車戈壁產業園負責人魏新亞說:“過去并不起眼的戈壁灘,如今托起群眾致富的夢想。”
在工廠上班的年輕人。
人均耕地僅有兩畝的莎車縣,如何高質量推進小康進程,莎車縣委提出“發展設施農業不占用耕地”的發展思路,因地制宜向戈壁要土地、要產業、要效益、要就業、要增收,讓昔日戈壁荒灘“長出”萬畝產業園。
近年來,莎車縣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讓荒灘戈壁披上綠裝,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城市,走出了一條百姓富、生態美的發展新路。
莎車圍繞“綠”字做文章,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了國土空間規劃,開展農村亂占耕地、“大棚房”專項整治,深入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復墾復綠6.6萬畝,植樹造林30.45萬畝,退耕還林33.1萬畝、退耕還草3.34萬畝,經濟林生態林達到208.1萬畝,草場面積達到234.26萬畝,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生態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莎車縣嚴格落實河(湖)長制,修建巡河道路90公里,建立了縣內19條河長網絡,加強城鄉飲用水源地、大小水庫和機井智能監測,建設高效節水農田67萬畝,建成阿爾塔什現代水利樞紐工程,解決了葉爾羌河千年水患;加強大氣污染防治,依法拆除城區燃煤鍋爐、鄉村小鍋爐,實施“煤改電”“煤改氣”供暖改造,倡導綠色出行;建設了城市和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600噸生活垃圾發電廠、日處理3000立方建筑垃圾回收加工廠;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所有家庭建有廁所,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城鄉居民有目共睹,感受也最為真切。當下,莎車縣正在打好“藍天保衛戰”“鄉村環境綜合整治戰”“碧水保衛戰”“凈土保衛戰”“固廢治理戰”五場標志性戰役上持續發力,努力建設團結和諧、繁榮富裕、文明進步、安居樂業、生態良好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