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C) 2016 zgkash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喀什地委宣傳部主管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991-2384777
中國喀什網舉報熱線:0998-2673718 2673715
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新ICP備15003762號
【大美新疆·遇見非遺】
天山網-新疆日報記者 銀璐
“要有識金的柔膩耀眼,要有懂玉的溫潤沉靜,才能做好錯金銀。”新疆玉石雕刻大師丁智會一邊在圖紙上繪制,一邊跟徒弟艾尼帕·吐松巴依說著自己的心得。
錯金銀是金屬細工裝飾技法,造型設計是第一步。丁智會摸著手中的玉石料,考量著它的硬度、密度、顏色,構思著合適的圖案。
“錯金銀,就是把金、銀捻成不同粗細的線,嵌入玉器上鑿好的細槽里,這個槽就是圖案的線條。然后工匠要一點點用勻力敲擊金銀線,讓它與槽完全吻合。最后的工序是打磨,直到摸起來光滑無痕。”丁智會說著,用高溫噴槍熔化金塊,接著捻絲、嵌入、敲打……
一連串工序完成,白玉平安扣上出現了一朵金燦燦的蓮花?;ɑ苁清e金銀技藝中常用的素材,形制漂亮,寓意美好。
在丁智會的工作室里,擺著一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馬進貴寫給他的《師訓》:琢玉之子,以玉為品。藝無止境,刻苦勤奮。
今天他已成為老師,也會把這番道理說給學生聽。
2016年,丁智會被母校新疆職業大學聘為寶玉石鑒定與加工專業實訓課指導老師。
艾尼帕·吐松巴依是新疆職業大學學生,熱情好學,但面對玉雕和錯金銀這樣需要靜心、耐心的手藝,她也難免有急躁的時候。“遇到過不去的坎時,丁老師會給我們講他求學的經歷,告訴我們貴在堅持。”她說。
“沒有師傅當年的教導,我進不了錯金銀的門,即使進去,也許堅持不到今天。”丁智會說,“初學階段都要經歷漫長的枯燥期,每天在石料上打轉,在噪聲中打磨,一坐一天,一點兒疏忽就前功盡棄。有那么一刻,真想徹底放棄這門手藝。”
丁智會曾留下一封辭職信離去,但師傅馬進貴把他追了回來。“師父讓我沉下心來,并對我說,一個人只要堅持做一件事,不論時日多久,一定能有成就。”丁智會說。
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馬進貴帶著丁智會完成了幾件讓丁智會終身受益的精品,他們挑戰在水晶上成“錯”。水晶的質地比玉石脆,溝槽和嵌金時力度稍重,都可能讓它破裂。此外,除了金線還要在上面鑲嵌紅藍寶石,更是加大了難度和風險,所以少有人做。
“師父說要做就做別人不敢做的,傳統技藝如果沒有突破,很難傳承下去,工匠也體現不出價值。”丁智會說,2015年,他和師父、師兄弟合作的水晶錯金嵌寶石圣水杯獲得中國玉·石雕刻藝術百花獎金獎;2016年,他們合作的水晶錯金嵌寶石法器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收藏。
錯金銀最早出現在商周時期的青銅器皿上,是一種裝飾手段,除了生活器皿,在兵器、車具上都可以看到它的圖案花紋。玉器上用錯金銀在清代乾隆年間興盛,收藏于故宮博物院的大量珍品都有此技藝。
新疆是我國古代最重要的玉料產地之一,清代中央政府在管理新疆時,十分重視產玉、運玉、制玉之路的暢通,使得新疆的錯金銀技藝和其他省份一起同步發展。2014年,錯金銀進入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烏魯木齊市天山區文化館成為保護單位。
何為“錯”?在《詩經》《說文解字》《辭?!返葧卸紝?ldquo;錯”字有注解:大致為鑲嵌、磨、涂等意思。錯金銀目前已知流傳下來的手法有兩種,一種是鑲嵌法,一種是涂畫法。“我用的是鑲嵌法,也叫鏤金法。涂畫法是用金和汞的混合液涂抹在青銅器或玉器上,再用火烤,讓汞蒸發,金色圖案就固定在器物表面了。在戰國和漢代有許多青銅器上用的都是涂畫法。”丁智會說。
一張和師父的合影一直掛在丁智會工作臺后的墻上。“師傅的離開,讓人遺憾,他一定希望我在這項技藝上走得更遠,帶出更多的徒弟。”
今年丁智會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要完成一件以國畫為樣板的錯金銀大型作品。幾何圖案、對稱圖形、銘文都已見慣,他想用新的表現手法讓錯金銀更青春。